一:“简历”: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A16型(CoxA16)和肠道病*71型(EV71)最为常见,多以EV71病*最为严重。一般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主要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斑丘疹,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二:病因:
人是肠道病*唯一宿主,患病孩子和隐性的感染者都是传染源。肠道病*主要经粪-口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患儿的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通常在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患儿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医疗器具等,都可造成疾病的传播。
三、主要症状:
一般患儿最初会感到乏力、喉咙痛,或者发热(38°C~39°C)。一两天后,口腔、手、足或臀部可能会出现斑丘疹或疱疹。有些孩子在出现疱疹前会出现皮疹,1~2周左右,斑丘疹和疱疹通常会消失。
还有些孩子可能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轻微。有些家长会从孩子身上感染手足口病,但可能自己意识不到。
①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人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②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患儿(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即使存活下来也可能留有后遗症。这种严重病例多由肠道病*71型(EV71)感染引起。
四、治疗:
普通病医院治疗。听从医嘱进行抗病*治疗,家长可以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多饮水帮助缓解喉咙痛;不要给孩子吃辛辣或酸性的食物,应清淡饮食,以免加重喉咙痛;还需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对于疼痛和发热,可以咨询医生,是否给孩子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例如泰诺)或布洛芬。
五、预防:
(一)在家应如何预防
①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②看护人接触儿童前、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③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玩具应消*或是日光曝晒。
④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⑤如果儿童已经痊愈,不建议带儿童再与患病儿童接触,这样可能会被再次传染。
(二)幼儿园如何采取措施预防手足口病?
①流行季节,教室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②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彻底清洗消*。
③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
④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每日做好晨午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处理。
⑤出现儿童感染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