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猫妹
来源
大猫好规划
最近,保险业在酝酿干件大事儿,准备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的责任转换业务。这事儿要是干成了,影响还是很大的。
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的责任转换?到底啥意思。简单说,就是人寿保险的持有人(可以是投保人,可以是被保险人),可以提出申请,将保单的死亡责任或者满期给付责任,转换成护理支付责任。一旦被保险人进入护理状态,就可以提前获得保险金的赔付。说白了,就是让人把死后准备留给别人的钱,或者活着到一定时候才能领的钱,提前“激活”,在自己需要护理的时候就用了。
中国人最爱储蓄,也最爱给子孙后代留钱。所以各种形式的终身寿险一直卖的不错。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很多人老了,想留钱的梦想,可能会被现实击碎。
猫妹的同龄人,或者叔叔阿姨中,有很多人,已经背负上了护理失能长辈的责任。这个责任,很沉重。一个失能的人,需要一个家庭倾注力量去照顾。肉体的,精神的,财务的……
在日本,就有绝望的人,因为无法忍受灰暗漫长的护理生活,选择杀掉护理对象后自杀。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失能,就是各种问题中非常棘手的一个。截至年底,我国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过万。万个老人背后,是万个家庭。这已经是很沉重的压力了,对吧。但未来,会更加艰难。今年9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瑞再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一份护理保险报告预计,我国城镇地区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在年达到3.1万亿元,并在年达到近6.6万亿元,约相当于当前水平的5倍。这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多的老人失能,需要护理。这也意味着,未来,长期护理费用的支出压力会更大。钱,从哪儿出?
现在,国家在试点长期护理险。但现在试点的区域还很少。像北京,只有石景山区在试点。
另一方面,长期护理保险目前覆盖范围还不全,保障水平很有限。除了北京上海等特殊城市,其他地方的保障水平平均为每月元左右。但实际上对于重度失能人群来说,请一个护工的钱,或是付出的护理费用都远不止这些。所以,与其活着的时候给直系亲属增加负担,死了之后留钱,那莫不如自己负担这部分费用,让自己生命的最后阶段更有尊严。
保险公司现在想做的事情,就是打算通过一定的方法,帮大家把存在保单里的钱转变成护理费用。现在,这个事情还在征求意见之中,预计年1月1日开始试点。方案分为两种。
一种叫“保单贴现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在申请办理转换业务时已进入约定的护理状态的人。在该方法下,人身保险公司以身故保险金折价的方式,将原本在身故时才能给付的身故保险金提前作为护理保险金给付给被保险人。一种叫“精算等价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申请办理转换业务时被保险人尚未进入约定的护理状态。该方法下,人身保险公司将人寿保险的部分保单价值作为转换基础转换为长期护理保险的保单价值,并以转换后长期护理保险的保单价值计算长期护理保险保额。一旦被保险人进入约定的护理状态,人身保险公司按转换得到的长期护理保险保额进行给付。看不懂也没关系,这是精算师们需要考虑的事情了。
什么情况下能“激活”护理费用责任,目前定的是符合《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及代码》中的1-3级伤残或者得了十种特定疾病(包括脑中风后遗症、严重阿尔茨海默病、多个肢体缺失、严重脑损伤、严重脑炎后遗症或严重脑膜炎后遗症、严重原发性帕金森病、双目失明、严重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瘫痪和严重运动神经元病)。想做转换,保单还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购买保险超过两年,在购买保险时没有其他附加责任,保险金额的增长相对稳定、固定等等。总之,转换都可以改变寿险“到死才能赔”的情况,让活着需要用钱的人能领出钱来。
有人说了,钱反正是自己的,搞那么麻烦干啥,直接退保或者部分退保不就行了吗?但这也有个前提,就是保单持有人还有能力干这件事情才行啊。真的是植物人了,或者神志不清了,无法言语了,咋办?虽然目前的征求意见稿支持一次性领取也可分期领取,但猫妹觉得吧,一个老人,突然手里多了一大笔现金,那真不是什么好事儿。惦记钱的人啊太多了。你瞅瞅那些骗子,让老人买这个,让老人买那个的,骗术真不要太新颖。预备给自己护理用的钱,最后到底花哪儿了,还真不好说。哎,一说养老这个话题,真的是浑身发冷呀。但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得年轻的时候存钱啊。不存钱,哪有什么保单可以让你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