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活得很迷茫,认为人生无意义,的确,从宏观角度来讲,生命确实没有具体的、实在性的意义。
但如果从微观的、以及一个家庭的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却又是家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成都有一位口袋婆婆,都已经80多岁的高龄,却每天都要出门,靠捡垃圾养活一家人,这位婆婆,她的老伴患上了很严重的肺病,卧病在床,失去了劳动能力。
她的女儿已经快60岁,但是因为是个瘫痪,生活无法自理,一日三餐甚至上大小便都需要婆婆帮忙照顾,婆婆还有一个可爱的外孙,原本是由婆婆的女婿来照顾的,可是在外孙才一岁的时候,女婿因癌症去世了,因此外孙也必须要由婆婆一手拉扯大。
19年前的时候,外孙还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女婿的葬礼结束后,婆婆将外孙接回了家,此后她就用一个背篓背着外孙去街上捡垃圾,婆孙俩人相互陪伴着,走过了漫长而又艰苦的路。
19年后,外孙终于长大成人了,虽然没能考上学,但是找了一份工作在做,不需要婆婆再照管了。
按理说如今的婆婆总算可以松一口气了,但随着老伴和女儿的病情加重,婆婆总是叹一口气说,“我还是不能松懈,我卧病的老伴和瘫痪的女儿依然需要我来照顾,他们离不开我,我的外孙也代替不了我的工作”。
婆婆总是向邻居们说,“家里有着两个病患,我死不成”。
幸运的是,当婆婆的故事被报道出去后,一些善意和救助正扑面而来。
这位婆婆叫蒋贵英,老家在四川资阳,自从女婿去世后,他们就举家搬迁到了成都租房子住,他们租的房子非常狭小,只有15个平米。
而这一狭小的空间却足足挤满了4个人,蒋贵英,她80多岁的老伴郑明知,她快60岁却瘫痪的女儿郑淑兰,以及她刚满18岁的外孙唐郑。
最关键的是,房间里还要留一部分空间,用来盛放蒋贵英每天捡回来的废品。
蒋贵英每天早晨5:30准时起床,趁着环卫工人上班之前,跑去附近的垃圾桶里翻一遍,捡来一些空瓶子,废纸板,易拉罐等,攒个四五天拿去废品回收站卖。
每天有二三十块钱的收入,这些钱刚够一家4口的一日三餐,连多余买药的钱都没有。
有一天,老伴郑明知的病又犯了,医院看病,可是在面对医生的时候,蒋贵英只说了一句,“我只有块钱,给我家老头开一点药就行”,最后她拿着一包药,带着患病的老伴回了家。
年的时候,蒋贵英已经81岁了,当时外孙唐郑已经19岁,他已长大成人,找了一份工作,完全可以养活自己了,但事实上家里的重担依然压在蒋贵英身上。
这让蒋贵英感到喘不过气来,她不知道还要照顾老伴和女儿到何时?
第2天一早,蒋贵英拿了12块钱,跑去街头的算命先生那里算命,她问了两个问题,“第1个,为啥活着这么累?第2个,她还要累多久”?算命先生解释了半天也没解释明白,最后告诉了蒋贵英4个字,“人各有命”。
回到家后蒋贵英终于来了动力,她认为这个算命先生说得对,而且在蒋贵英还是一个*花大闺女的时候,就曾有一位算命先生给蒋贵英算过命说,“她将来是要去成都生活的”,现在看来,她兜兜转转,终究是从资阳来到了成都。
当天晚上蒋贵英始终睡不着觉,她一直在琢磨,“为什么她一个没文化的老太太,不在自己老家跟着儿子孙子过日子,偏偏跑来大城市成都打拼呢”?
想到这里,一些尘封已久的画面才渐渐浮现了出来。
那一年,蒋贵英18岁,她是一个漂亮的姑娘,温文尔雅,善解人意,追求她的人非常多,媒人都快把门槛踏破了,有一位好心好意的算命先生就来找蒋贵英,“说成都有一个小伙跟她年龄差不多,希望她能嫁到成都”,蒋贵英二话不说拒绝了,她说想留在资阳陪伴父母,算命先生就告诉她,“即使你现在不去成都,以后也肯定要去成都发展”。
但蒋贵英始终没有当回事,而是嫁给了离家不远的郑明知。
婚后她和郑明知生下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但不幸的是,女儿在6岁那年得了一场重感冒,医院,耽误了病情,得了脑膜炎,最终脑子被烧坏了,郑淑兰也成了终身瘫痪。
6岁的郑淑兰变得再也不能走路了,甚至都无法下地,她的大小便也无法解决,要靠父母协助她,况且郑淑兰的精神出了很大的问题,无法与人正常沟通。
蒋贵英照顾着女儿一把鼻涕一把泪,她想着,“现在她和丈夫还年轻,还能干得动,一日三餐不用发愁,可是有一天他们老了,瘫痪的女儿该何去何从”?
等郑淑兰成年后,老两口一直张罗着帮女儿找一门婚事,可是所有的相亲对象都看不上郑淑兰,嫌她是个残疾,郑淑兰想要嫁出去比登天还要难,后来蒋贵英怕女儿自卑,不再为她安排相亲的事,就这样,郑淑兰一直单身到了40岁。
40岁那年,同村的一位老光棍前来提亲,他个子很矮,年纪也大了,想娶郑淑兰为妻,就当搭伙过日子,蒋贵英高兴极了,把女儿许配给了他,两人没举办婚礼就过到了一起,而且没过多久,郑淑兰就怀孕了。
当时他们打听过医生,“郑淑兰的瘫痪是因为患了脑膜炎所致,并不会遗传给孩子”,因此郑淑兰和丈夫松了一口气。
在蒋贵英的照顾下,郑淑兰度过了怀孕期,很快,医院里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婴,蒋贵英急忙给外孙取名为“唐郑”。
唐郑的出生给家里带来了很多欢声笑语,一家人也有了更多活下去的动力,但不幸的是,在外孙唐郑还不满一岁时,蒋贵英的女婿因癌症去世了。
女儿的家彻底散了,唐郑无人照看,郑淑兰本人的生活也没了着落。
蒋贵英和老伴就去女儿家,将他们母子接了过来,之后他们4个人组成了一个新家。
可是,这个新家面临着很多困难,蒋贵英已经年过60,地里的活她完全干不动了,家里没有了任何收入。
老伴郑明知刚好在那一年患上了肺病,医院检查,医生说郑明知的病很严重,不能干体力活,并且郑明知要经常吃药,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为了能够让这个家正常运转,蒋贵英拖家带口,带着他们三个人来到了成都。
一家人租了一间15平米的房子后,蒋贵英也开启了一项她将要干20年的工作,“去街上捡垃圾”。
60多岁的她,每天早晨5:30准时起床,喂着老伴和女儿吃完早餐,然后立马拿着一个奶瓶和一个编织袋,背着外孙唐郑去街上捡垃圾。
唐郑才一岁,不会走路,每走一步都需要蒋贵英背着,但背篓里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因此蒋贵英每次弯腰的时候动作幅度不能过大,必须轻轻的,确保孩子不要掉出来。
每捡一个小时垃圾,蒋贵英还要停下手头的工作给孩子喂奶瓶,奶瓶里面装的并不是奶粉,而是蒋贵英用大米糊糊熬制成的米粉,怕孩子不吃,她还掺一些红糖进去。
直到中午12点她再背着外孙回家,然后为老伴和女儿做午餐,同时为瘫痪的女儿清理大小便。
忙碌完之后,下午再继续重复一天的工作。
夏天还好一些,唐郑待在外婆的背篓里,不哭不闹,自个儿玩拨浪鼓,但是一到冬天,天寒地冻,寒风刺骨,唐郑冻得哇哇直叫。
蒋贵英原本想晚点出门,可以避免孩子被清晨的低温冻伤,可是她不能这样做,她必须要赶在环卫工人上班之前出门,否则垃圾桶里的垃圾被他们倒了,哪里还有蒋贵英的份?
因此蒋贵英只能一边安慰外孙说,“孩子,你要忍一忍,咱家的情况就是这样的”,一边抓紧时间弯下腰去,迅速捡几个空瓶子。
后来唐郑三岁了,到了上学的年龄,蒋贵英拿出这三年来的一点点微薄的积蓄给孩子报了名。
但自从孩子上学后,因开销大了起来,蒋贵英的那点收入彻底不够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蒋贵英听说成都春熙路步行街那边有更多的空瓶子可以捡,蒋贵英很快来了兴趣,但因为蒋贵英的出租屋离春熙路还很远,必须要坐6路公交车,来回的车费4元,蒋贵英感到犹豫了。
幸运的是,6路车的公交司机就住在蒋贵英的出租屋附近,了解到蒋贵英的情况后就告诉她,“她已经60岁,坐公交车不用投币了”,蒋贵英高兴极了,第2天就拿好编织袋,坐着6路车来到了春熙路。
果然,春熙路的瓶子更多,而且由于这是一条步行街,车辆也不会进来,蒋贵英可以更加专心地捡废品,以前她每天只能捡七八块钱的废品,如今来到春熙路,每天的收入在20多块钱左右。
这些钱也正好解决了家庭的燃眉之急,孙子在学习上的日常开销可以完全解决,还能剩余一部分给老伴买药吃,蒋贵英去市场买肉的次数也比之前多了一些,每周总会买一块猪肉回家,给一家人补充营养。
蒋贵英总说,“我们都无所谓,但唐郑他正在长身体,一定要吃好喝好”。
当蒋贵英变得越来越努力时,一些好运也渐渐地找上了她。
那天,蒋贵英背着一大袋垃圾上了6路公交车,刚一上车就被车上的几个乘客嫌弃,他们带着鄙夷的眼神说道,“一个捡破烂的怎么上车了呀?臭烘烘的,我们还怎么坐车”?
这时候另外几个人也跟着起哄,要求司机赶蒋贵英下车,这时候司机立马站起身来对大家说道,“这位婆婆可是我的邻居,她的生活很苦的,老伴卧病在床多年,女儿也是一个瘫痪,生活无法自理,而且她还要供她的外孙上学,你们不让她坐车,她的生活该怎么办”?
司机话音刚落,大家露出了惭愧的表情,就这样,乘客们都认识了这位坚强的老婆婆,并且给她取了一个名字,“口袋婆婆”。
临下车前乘客们还要到了口袋婆婆的地址,此后好运终于找上了口袋婆婆蒋贵英。
从那以后几乎每天都会有好心人前往蒋贵英家中,给她送一些生活物品和粮油米面,蒋贵英每次想拒绝的时候,他们就告诉蒋贵英,“这是家里吃不完剩下的,如果蒋贵英不收的话就只能浪费”,听到这话后,蒋贵英只能接受。
在这些好心人的帮助下,蒋贵英的生活压力总算小了很多。
不仅如此,蒋贵英的故事还传到了春熙路那边,那边的游客自从读到了蒋贵英的事迹后,往后只要见到蒋贵英,总会把自己手中的空瓶子主动拿过去递给蒋贵英。
春熙路步行街上的一些饭店老板,也会主动邀请蒋贵英过去吃饭,临走的时候还要给蒋贵英打包一些,让她拿回家给老伴女儿还有外孙吃。
可是直到年的时候,春熙路上却再也没有出现过蒋贵英的身影。
原来,蒋贵英的老伴郑明知因肺病永远离世了,仅半年后,她的女儿郑淑兰也因为意外磕着脑袋离世。
失去亲人的痛苦,让蒋贵英的身体状况愈发下降,她时常感到头特别晕,蒋贵英说她不能再去春熙路那边捡垃圾了,否则如果在中途遇到头晕意外摔倒,外孙不能及时地赶到现场。
现如今,蒋贵英的外孙已经找了一份工作在做,蒋贵英就在家附近的地方简单地捡一些垃圾。
有时候蒋贵英也会对外孙说,“孩子,哪天我离世了,就把我拉回老家,跟你外公和母亲埋葬在一起,也算我们一家人团聚了”。
再后来,随着蒋贵英淡出人们的视野,发生在她身上的事已经不得而知,不过那些好心人的行动却从来没有停止,一如既往地拿着礼物前去看望蒋贵英,给予她生活上的帮助和心灵上的慰藉。
这一点是非常难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