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又到繁殖期千万别吃,容易引发疾病
TUhjnbcbe - 2023/8/17 19:39:00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万物都开始重新复苏,许多动植物也到了繁殖的季节。人们的餐桌上也跟着变换花样,吃到了许多肥美新鲜的美味佳肴。

尤其是在最近这段时间里,如果走到公园的湖边上,就很有可能会看到水草和桥墩被染上了一片片粉红,这可不是水里开出了“桃花”,这些密密麻麻挤在一起的粉红色小团,就是福寿螺的卵。它们像是一串串葡萄,栖身在水草、石头、河岸和桥墩上。

如果人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前一天还只是出现零零散散的几处地方,到了第二天,就又“长”出来了许多。像是一夜之间春风吹过,就突然开出来的“花”。

专门负责清理福寿螺的工人解释说,这是由于福寿螺通常只在晚上爬上水面产卵,等到了早上,就又重新回到水里。因此,白天我们一般很难看见福寿螺,只能看到它们留下的卵还浮在水面上。

别看这粉红色的福寿螺卵小小一团,却让了解它本性的人们伤透了脑筋。

原来,福寿螺虽然有个听起来很“中国范儿”的名字,实际上却属于外来物种。虽然从外观上看起来,福寿螺与我们经常看到的本土田螺相似,但它原产于遥远的南美亚马逊流域。

如果细看的话,二者还是很容易区分的:通常福寿螺个头会比田螺要大上许多,而且福寿螺的尾部扁平、外壳也更薄。田螺则不一样,尾部是尖尖的,而且壳比较厚。

但由于长得十分相似,加上对福寿螺缺乏了解,常有居民把它们误认为田螺,甚至捕捉后带回家进行烹饪后食用。

但享受美味的他们却并不知道,这小小的福寿螺中经常寄生着可怕的线虫!一旦不注意,这些寄生虫就会进入人体,容易引发脑膜炎等疾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而且福寿螺食物来源庞杂,食量极大,尤其喜欢在水稻田里“为害一方”,造成水稻大量死亡,对农作物产量的减少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样“危险”的福寿螺,为什么不把它清理干净呢?

事实上,这些年为了减少福寿螺带来的灾害,专家采取了多种方式消灭福寿螺。比如在有福寿螺出现的地方特意养殖鸭子,但由于各种原因影响,仍旧收效甚微。

作为外来物种,福寿螺在很多水域都很难遇到天敌,加上它们的繁殖能力惊人,大多时候只能依靠人工才能对它进行清理。

福寿螺的繁殖力强到什么程度呢?一只成年螺一年大概能产到颗卵,而且卵的存活率还非常的高。

加上适应性较强,从前只能生活在温暖的南方水域的福寿螺,逐渐适应了较低的温度环境,开始慢慢往北方迁移。如今在长江流域以南,到处都有它们广泛分布的身影,而且范围在逐步扩大。

如过碰见福寿螺卵,该怎么办呢?

这样小小一只的福寿螺,却靠着极强的生命力,将自己的“足迹”布满了半个中国。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疯狂繁殖,到处伤害农作物,还迷惑人们的眼睛,成为“健康杀手”。

实际上,在温暖的春日里,福寿螺卵在水岸边几乎随处可见。遇到福寿螺时,我们也千万别把它当成普通田螺,更不能将它抓回家做成菜端上桌!

当我们在野外遇到福寿螺卵时,最好的做法就是将它们踩破碾碎,或者撒上生石灰即可。这样就可以在它们未长成之前,就彻底消灭掉一大批福寿螺“为民除害”啦。#福寿螺和田螺怎么区分#

1
查看完整版本: 又到繁殖期千万别吃,容易引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