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英格兰重磅单剂量两性霉素B脂质体方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能治么 http://m.39.net/pf/bdfyy/bdfal/

本文作者为:医院张海涛,王辉

新生隐球菌,听说过吗?

它是一种真菌,呈圆形或卵圆形,外裹由细胞壁和荚膜组成的被膜,几乎无处不在,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水果、奶类和土壤等。

新生隐球菌,致病吗?

如果你免疫力正常,它是无害的,但当你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药、抗癌药物、接受器官移植术,或者患有白血病、淋巴肉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结核病、糖尿病等疾病,特别是不慎染上艾滋病就要注意了,新生隐球菌可能是一个致命的杀手。

据统计,在艾滋病高发地区,隐球菌脑膜炎是导致成人脑膜炎的最常见原因,也是全世界艾滋病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得了新生隐球菌脑膜炎,容易治疗吗?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情重,疗程长,预后差,病死率高,一直是困扰感染科医生,特别是艾滋病专科医生的一大难题。

抗真菌治疗方案是隐球菌脑膜炎预后的关键因素,年WHO指南推荐使用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3–4mg/kg)和氟胞嘧啶1周方案诱导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然而,该方案存在贫血、肾脏损害和电解质异常等严重药物*副作用,成为连续7天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临床上存在的挑战。

治疗新生隐球菌脑膜炎,有什么新举措?

近期,顶刊《新英格兰》发布一项临床研究证实,单次高剂量(10mg/kg)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口服氟胞嘧啶和氟康唑诱导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不劣于世卫组织之前推荐的方案,且不良事件显著减少。

动物模型和人类的药代动力学数据表明,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剂量从目前推荐的3–4mg/kg增加,可能会改善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预后,短期方案可能与每日治疗一样有效治疗。

基于以上前期研究,伦敦卫生和热带医学院JosephN.Jarvis等进行了一项开放标签、随机、对照的3期试验。非低质性试验(抱负试验),试验单次高剂量(10mg/kg)两性霉素B脂质体口服氟胞嘧啶和氟康唑2周与世卫组织推荐的一线诱导治疗1周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氟胞嘧啶,随后1周高剂量氟康唑。

该研究分别在非洲博茨瓦纳、马拉维、南非、乌干达、津巴布韦招募了名首次发作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艾滋病*阳性成年人,使用定制的电子数据采集工具,受试者按1:1的比例进行了开放标签的随机分组,实验组治疗方案(10mg/kg)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14天氟胞嘧啶(mg/kg/day)、氟康唑(mg/day);对照组应用当时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方案,及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1mg/kg/day)加氟胞嘧啶(mg/kg/day)7天,随后第8~14天给予氟康唑(mg/d)。

参与者在应用两性霉素制剂前接受1升生理盐水静脉注射,且每天服用钾和镁补充剂直至结束两性霉素结束治疗后两天。前2周定期监测实验室血液结果,第4周再次监测。在诊断时、第7天和第14天进行腰椎穿刺定量培养隐球菌。颅内压增高的参与者每天接受额外的治疗性腰椎穿刺。

参与者在门诊随访10周,并在第16周通过电话联系。2周诱导期后,所有参与者服用氟康唑mg/d,连续8周,之后服用mg/d。根据常规方案,在第4至6周启动、重新启动抗逆转录病*疗法,或改用使用不同药剂的新的抗逆转录病*疗法。

结果,脂质体两性霉素B组10周死亡率为24.8%,对照组10周死亡率为28.7%。组间差异为?4.1。在14天的过程中,从脑脊液中清除真菌的平均率,两性霉素B脂体组为0.40log10CFU/ml/d,对照组为0.42log10CFU/ml/d,差异为0.log10CFU/ml/d)。

2周、4周和16周的死亡率与10周死亡率分析结果一致。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无培养阳性复发病例。对照组有1例患者复发,该患者接受了完全诱导治疗,脑脊液中隐球菌初步清除,但随后对巩固期氟康唑的粘附较差。

在安全人群治疗的最初21天内,脂质两性霉素B组名参与者中有名(50.0%)发生3或4级不良事件,对照组名参与者中有名(62.3%)发生3或4级不良事件。与对照组相比,两性霉素B脂质组潜在危及生命(4级)的不良事件发生明显减少。

这项试验表明,单次10mg/kg剂量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口服氟胞嘧啶和氟康唑诱导治疗效果不逊于WHO既往推荐的标准方案,且不良事件显著减少。

鉴于上述大样本临床试验的研究成果,近日最新发布的WHO《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感染诊断、预防和管理指南》对治疗方案进行了更新,并指出单剂量两性霉素B脂质体方案为治疗艾滋病*相关隐球菌性脑膜炎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治疗方法,更容易管理,与较少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该指南还指出,新的10mg/kg两性霉素B脂质体诱导方案可以使患者更早出院,因为初始剂量后不需要静脉治疗,减少了*性监测的需要。

WHO最新指南还建议,在特殊情况下,在没有住院治疗条件选项时,单次高剂量脂质体两性霉素B诱导方案还可用于门诊患者治疗。

该研究及WHO指南的更新引起了国内感染艾滋界医护人员的广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